一、學情分析初三的學生剛剛接觸化學學習,對于化學學習的認知比較有限,因此化學創新課堂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結合著初三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自然認知水平,選擇了水的人工凈化這一內容,基于學生的理論學習,也能很好的融合學生的生活常識知識,更能讓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二、學習目標1、通過情景,回顧凈水原理和方法,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2、通過實踐活動,發揮創新精神,提升動手能力3、養成節水意識,掌握節水方法三、教學方法本節課采用生生互動的形式,教師設定特殊情景,學生通過發現問題、尋找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完成本節課的目標。二、教學準備 實驗儀器(準備了較多常見的儀器供學生選擇、醫用箱、礦泉水瓶、石頭、沙子、樹葉等)五、學習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魯濱遜漂流記的故事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魯濱遜利用自然資源和沉船資源成功的在島上生活了十幾年。如果你是魯濱遜,如何在島上健康的生存下去? 小組討論、思考要解決哪些問題? 創設情境、激趣思維,讓學生知道化學來源于生活,也將應用于生活。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不做任何的干預,只有學生在有些知識不明白的情況下,進行幫助和指導例如:哪些東西不能吃;必需用具也可以用什么自然資源代替(只有學生在詢問時,再做講解) 學生也可以通過詢問老師、上網查閱資料等方式解決問題在討論結束后,將討論結果稟告老師,教師做適當的評價和指導 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讓學生明白,遇到困難有很多種方式解決問題。【情景】如果此時一名隊友出現了脫水癥,急需一杯飲用水,你如何幫助他?(實驗過程中,學生一定會有所遺漏,教師不要急著幫忙,先觀察學生是否能夠發現問題,如果不能,教師再進行提問;如果學生直接能夠意識到問題,教師不做任何提示) 小組討論、思考要解決哪些問題?小組長進行明確的分工:所有隊員先設計實驗方案根據設計的方案選擇合適的實驗儀器全體隊員動手操作,制取一杯飲用水 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學以致用,同時鍛煉學生的合作意識,協作能力、動手能力。同時激發學生問題意識等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獲得水之后,提問:此時的水能不能喝,你怎么證明?老師這有一個寶貝:TDS筆,這個筆能夠幫助我們檢測出水是否可以飲用。(PPT展示TDS筆的使用方法和原理) 學生存在知識上的不足學生利用TDS筆檢測水質,最終證明水可以飲用。 拓展學生的知識儲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都能大膽思維,勇于創新,也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開動腦筋,學以致用,多創新、多實踐。 學生們切身感受,自己學習的整個過程,將這種精神傳承發揚下去。
您打開的是外部鏈接,該網頁內容并非由威海市實驗中學提供,請注意甄別、確保上網安全。